夏日,湘桂邊界處的湖南永州市回龍圩管理區(qū),橘子花開得正盛。
循著花香,走進興隆村崗頭源屋場,一座青磚古門樓映入眼簾。門樓前新舊兩塊石碑靜靜佇立——舊碑上“十文”“二十文”的刻痕已斑駁難辨,新碑上“五千”“八百”的數(shù)字卻清晰如昨。這深淺不一的刻痕里,鐫刻著回龍圩管理區(qū)的治理蛻變。
“前幾年可不是這樣?!瘪v村第一書記甘功強蹲在石碑前,指尖劃過舊碑凹槽,“那時候村民住上小洋樓,村道卻坑洼泥濘,古門樓的飛檐都快塌進雜草堆里了?!边@個通過柑橘種植致富的村莊,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卻丟了鄉(xiāng)愁。
轉機始于2021年村民劉曉光的一次“沖動”——他帶著幾戶鄉(xiāng)鄰,湊了幾萬塊錢,硬是把搖搖欲墜的古門樓修成了村里的“網紅打卡點”,還把旁邊荒地改成了精致漂亮的小花園。
這次群眾自發(fā)行為引起了回龍圩管理區(qū)黨委的關注?!拔輬鍪青l(xiāng)親們生活的基本單元,黨組織必須扎根在這里。”回龍圩管理區(qū)黨委書記易恢節(jié)說?;佚堐坠芾韰^(qū)構建完善“黨小組+”的組織體系,把黨組織觸角進一步延伸到每個屋場,延伸到群眾身邊,更好推進和美鄉(xiāng)村建設。
憑借此前的熱心舉動和群眾基礎,劉曉光被推選為崗頭源屋場的“黨小組+”骨干。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村民抱怨最多的“六小園”亂象列為攻堅目標。
“六小園”指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小公園、小禽園、小庭園。這些本應是鄉(xiāng)村美景的點綴,卻因為缺乏管理,成了“臟亂差”的源頭。甘功強翻出舊照片,只見雜草叢生的菜園、亂搭亂建的禽舍擠在民居間,與周圍的小洋樓形成鮮明對比。
為解決這個問題,崗頭源屋場黨小組挨家挨戶走訪,開“屋場夜話”,在曬谷場上擺起小板凳,讓村民提意見、唱主角,確定“干什么、怎么干”等關鍵問題。最終敲定的方案細致入微:家家戶戶的小菜園砌上竹籬笆,閑置空地改造成共享果園……
劉曉光還介紹,基層的“黨小組+”實踐,離不開上級黨組織的支持?;佚堐坠芾韰^(qū)編制《基礎設施、民居建筑、房前屋后設計指引導則》,為“六小園”建設把關提質,并且以“政府出一點、村民籌一點、單位捐一點”的支持政策,對“六小園”項目進行配套獎補。
最令人動容的是村民的積極參與。崗頭源屋場的13戶村民,主動湊出4萬多元建設款。能工巧匠和青壯年力量被動員起來,免費修繕院墻,用無人機航拍制作效果圖,大家都自覺自愿為“六小園”建設出一份力?!澳憧催@新碑上的數(shù)字,有在外打工的村民寄回來的5000元,還有老人捐出的800元?!眲怨庵钢?,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黨小組+”的作用不僅體現(xiàn)在生態(tài)宜居方面,在產業(yè)興旺上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天還沒亮透,回龍圩管理區(qū)八仙洞村婦女主任柳燕已穿梭在村里的“九分甜”柑橘示范基地,仔細查看滴灌系統(tǒng)?!拔覀兎N柑橘也不是一帆風順,當年還買到過假苗、壞苗,只能自認倒霉?!绷嗾f。
面對主導產業(yè)潛在的風險,黨小組牽頭,帶領種植大戶組建技術小組,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在品質、品牌上下足功夫。令人欣喜的是,他們還把幾名種植大戶培訓成“柑橘主播”,讓這里的柑橘在電商平臺上熱賣。
如今的回龍圩,在黨組織的引領下,萬名義工隊伍像橘花般散落各村,或辦起“耕讀學堂”,或組成治安巡邏隊……當夕陽照在古門樓上,新碑上的數(shù)字在橘花香里閃著溫暖光芒——那不僅僅是村民的捐款數(shù)額,更是“黨心連民心”的生動見證。
《 人民日報 》( 2025年06月03日 19 版)
北疆新聞 | 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媒體平臺,內蒙古出版集團?內蒙古新華報業(yè)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平臺。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