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30日電 (韋衍行)5月30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在京召開。會上,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孫戰(zhàn)偉介紹了陜西清澗寨溝遺址近年來開展的考古工作及取得的重要收獲。
工作會現場。人民網 韋衍行攝
寨溝遺址位于陜西省榆林市清澗縣,是一處商代晚期李家崖文化聚落遺址。據介紹,在寨溝遺址及周邊約300萬平方米區(qū)域內的11個山峁上,分別發(fā)現了大型夯土建筑、大型墓葬、小型墓地、鑄銅遺存等多種類型的功能區(qū),它們以大型夯土建筑所在的寨塬蓋地點為中心,分列不同山峁,功能上彼此互補。
其中,共發(fā)現9處商代晚期的高等級貴族墓地,包括7座“甲”字形墓葬,均為南北向分布,是陜北地區(qū)迄今為止發(fā)現規(guī)模最大、數量最多的高等級貴族墓葬,當屬于方國一級的墓葬。后劉家塔長梁墓地共發(fā)現4座商代墓葬,南北向排列布局。M1為“甲”字形墓,位于墓地最北邊,M2、M3、M4為均豎穴土坑墓,依次向南分布。墓葬出土各類隨葬品200余件,考古發(fā)掘出土了完整的銅車馬器組合、燕形鑲綠松石銅帶扣、嵌綠松石獸面紋骨柶、云形金耳飾,以及銅鏃、銅斧、海貝、玉器、鱷魚骨板等各類隨葬品。
綠松石銅鳥飾。國家文物局供圖
金耳飾。國家文物局供圖
甲骨文記載商代晚期在商王朝的北部和西部存在七十余個方國,它們與中原的殷墟遙遙相望,共同組成了商王朝政治版圖。晉陜高原地區(qū)是商代方國分布較為集中的區(qū)域,寨溝遺址的發(fā)現揭示了陜北地區(qū)一處商代晚期高度發(fā)達的青銅文明和區(qū)域政治的中心??茖W的考古發(fā)掘填補了這一區(qū)域田野考古材料的空白,對于研究殷墟時期商代政治版圖和政治地理結構,商文化核心區(qū)域與北部邊緣地帶的交流互動具有重要意義。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